一帶一路建設如何解決中企軟實力軟肋?

日期: 2016-10-19

 

中國企業是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核心力量,但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企業的全球軟實力明顯弱于硬實力。中國企業在工程建設、資金支持、價格定位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,但在價值觀感召、标準規則制定以及法制契約塑造等方面處于明顯的劣勢。目前,在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下,很多企業“蜂擁”而出,不分企業業績、能力、口碑、背景等,統統喊着“一帶一路”的口号,“攻城略地”,其場面頗為壯觀。但是,越火熱時越需要冷靜,要認真思考問題和痛點。

軟實力是最大軟肋

 
 

 

近年,中國企業入圍世界500強的數量和排位大幅上升,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經濟發展“硬實力”的縮影,從1995年的3家企業到2016年110家,中國僅用了2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500強品牌第二多的國家,超過100家企業的國家,隻有美國和中國。但細細分析,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存在嚴重的結構失衡問題:中國上榜企業來自第三産業服務業的較少,主體是國有企業,民營企業較少;中國大型企業分布的行業結構比較簡單、覆蓋面或涉及的行業寬度不夠。例如,在制藥、零售、食品和飲料制造、餐飲、旅遊等行業,其他國家都有企業進入名單,而中國卻全部都是空白,沒有一個企業進入500強名單;知名的企業品牌相對比較多,而知名的産品品牌十分稀少;上榜的絕大多數都是壟斷性企業或者國有企業,中國非壟斷性私營企業分布主要集中在港、澳、台地區。總之,中國企業或中國經濟的一個非常顯著的“痛點”就是:有企業,不一定有産品;有産品,不一定有品牌;有品牌,不一定有品牌價值。

軟實力是中國企業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最大軟肋,具體表現如下。

第一,缺乏文化與價值觀傳播,國際社會的認同度較低。目前,中國企業輸出的主要是産品、技術,但對話語體系、價值理念、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傳播明顯不足。沒有在文化和價值觀領域發力,就很難引起共鳴、征服人心。日本企業向全球推出動漫、遊戲等文化産品,世界60%的動漫來自日本;美國好萊塢電影幾乎占據了全球80%的電影市場。這些文化産品背後蘊含的文化與價值觀也得到了極大的傳播和認同。在某種程度上,“一帶一路”要首先解決文化自信問題。

第二,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塑造能力尚待完善。過去,中國企業習慣于“隻做不說、多做少說”,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也做了大量有社會責任的事,但“不善言辭”的形象使國際社會普遍認為:中國企業不願意交流,是因為背後有不可告人的圖謀。在多次海外民調中,中國企業的負面形象集中在:“商人”,且不惜代價(Manufacturer-at all costs);中資公司不願接受采訪;中國不願曝光其與合作地區越來越密切的聯系;不可持續的生産方式與能源消耗;關注如何從非洲等地區獲取資源,等等。反觀日本等西方國家,常常收購駐在國的電視台、電台和報紙,以占領形象塑造和話語引導的主動權。2015年,日經收購FT(金融時報),此舉必然提高日本企業在全球商業領域中的存在感,增強了日本企業國際化的媒體支持。此外,由于平時不善于(甚至極力回避)同駐在國媒體打交道,因此在發生突發性危機事件時,中國企業非常被動,極易成為衆矢之的。

第三,同非政府組織等民間力量打交道的意願和能力不足。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上,非政府組織在社會層面有很強的組織和動員能力,成為政府部門和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力量。目前,中國企業與當地民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交流互動非常有限。美國、歐洲等西方國家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不僅支持當地的民間力量,而且還派遣本國非政府組織積極配合其商品和文化的全球傳播。例如,美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進程中,十分突出非政府組織的積極作用,要求後者“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”,強調“政府監管行為隻能涉及企業是否依法經營,而無法涉及具有道德屬性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”,從而使美國企業的海外發展能夠占據道德高點。

第四,不善于利用宗教規律,解決宗教問題。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不可忽略宗教因素,要加強對宗教的認知,要充分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。要了解“一帶一路”,就必須首先了解宗教。如果我們不尊重宗教規律,甚至回避宗教,必然導緻沿線諸多信教民衆産生疏離感。例如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有衆多的伊斯蘭國家,同它們的企業打交道不了解伊斯蘭金融恐怕不行。伊斯蘭金融體系是按照伊斯蘭教義建立起來的道德型金融體系,主要指在伊斯蘭教法體系下的融資活動。其基本原則可概括為:禁止利息;風險共擔,利潤共享;禁止進行欺騙性、冒險性和投機性的投資;投資活動要嚴格符合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,對從事諸如賭博等活動的任何投資都嚴格禁止;重視合同的神聖性。可見,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,宗教不僅是個文化或社會問題,也是貿易和金融問題。此外,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諸多突發事件,往往與員工無意識地侵犯了駐在國民衆的宗教禁忌有關。

第五,社會責任感以及本土化意識亟待提升。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近年有所改善,但私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依然較差,具體表現在企地融合不夠、企民融合不足、生态環保意識不強、産品質量不過關等。目前,中國企業已經有一些海外項目和産品出了質量問題,直接影響其他企業的後續項目,從而引發惡性的連鎖反應,導緻當地政府和民衆對“一帶一路”項目的不滿與排斥。同時,本土化意識是衡量企業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标,目前有不少企業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依然不善于融入當地社會進行人文交流,也較為忽視當地員工的福利和發展,比如不注重加強對後者的培訓培養以及職業規劃,員工普遍對中國企業沒有歸屬感和依賴感。另外,企業管理模式也需本土化,當企業“走出去”時會發現國内模式很多“水土不服”,例如,對當地員工的管理很難按照國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開展,對待工會的态度也必須“因地制宜”。

如何提升軟實力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綜上所述,中企的文化軟實力偏弱,突出表現在國際社會很難從價值層面認同中國企業。因此,中國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有必要提升軟實力。具體建議如下。

1
加強中國企業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教育宣傳工作。
 
 
 

首先,要加強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的教育培訓,很多企業對“一帶一路”的内涵把握不清楚,甚至認為“走出去”就是要輸出剩餘産能,就是要獲取能源資源,如此的錯誤認知會使沿線國家認為中國企業是來“吸血”的,而不是來“輸血”或“造血”的。其次,要鼓勵中國企業把“一帶一路”的文化内涵講清楚:中國希望自身文化與價值能夠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赢得尊重,不希望國際社會把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僅僅看作是“會走路的錢包”。總之,從本質上說,“一帶一路”是文化交流與人心親近的事業,是文化經濟學的典型事例。

2
完善中國企業參與“一帶一路”的考核指标和法規建設。

考核的方向是真正推動中國企業成為受歡迎的世界一流企業。指标設定要充分激發中國企業的海外社會責任以及企業形象優化。中國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要認真思考,如何從量的優勢過渡到質的優勢,簡言之,如何從偏重亮麗的銷售數據,轉變為追尋消費者的長期認同與忠誠度。考核指标不僅要關注中國企業是否處理好經濟與文化的關系,同時考核企業是否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責任以及生态友好的關系。否則,“走愈久,越被動”。

3
盡快打造優質和品牌項目,形成示範效應。

不是所有“走出去”的中國企業都是“一帶一路”企業,不是所有“走出去”的項目都是“一帶一路”項目。唯有盡快打造“一帶一路”的優質和品牌項目,才能形成示範效應,才能去僞存真。越火熱時越需要冷靜,需要國家對參與“一帶一路”的中國企業進行識别管理。

4
優化“一帶一路”的品牌戰略。
 
 
 

中國企業并不缺少品牌,中國有170多萬個品牌,但中國品牌的商業化能力過低已經是不争的事實,影響了企業的發展。中國也有一批世界級企業,但是真正成為國際品牌的卻寥寥無幾。建議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,中國企業要由産品營銷轉換為品牌營銷,品牌國際化、公司全球化将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主攻方向。

來源:新絲路欄目

 
 
返回上一級

相關信息

http://shsjhx.com http://itsrd.com http://9880028.com
XML 地圖